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朝朝暮暮都是你第41节(1 / 2)





  “医术差。”

  “医术差?”

  带教老师苦笑:“骨癌治疗过程中需要禁烟禁酒,病患控制不了自己,家属拦不住就让他偷喝了些,这不刚没几个小时,病情恶化了,现在刚从急救室出来。”

  那家属凭什么殴打医生?

  “打人的时候还挺振振有词,说什么刚才还好好的,现在就恶化了,肯定是医生的问题,保安一来立刻就装弱势,哭天喊地的,不知情的真当是医院的错。”

  “……”

  带教老师无奈:“做护士难,做医生更难啊!医患关系为何越来越紧张,就是被这些无知的刁民害得。”

  话匣打开,带教老师在随曦身边坐下。

  “老师大学毕业那年在北京,结束实习开始正式工作,很不凑巧,碰上了非典,”说到此,带教老师偏头,“你那时候还太小,可能没有印象……”

  “我记得。”她抿紧唇。

  她怎么会没有印象……人生中所有令人绝望的事,就是以那里为开端。

  带教老师:“北京是重灾区,人人自危,生怕出现感冒发烧。”

  因为一旦到医院被隔离,即使没染上,也相当于半只脚跨进了棺材。

  “当年学校里有一个学生疑似感染,没有人愿意碰他,是老师的一个大学同学路过,送他去医院,”带教老师闭了闭眼,“然后,再也没有出来。”

  那件事对她的职业生涯影响极大,险些她就想不再做护士,后来她辞去北京大医院的工作,回到南临,这么多年,也再没去过北京。

  “老师……”

  带教老师笑了下,揉揉随曦的脑袋:“别摆出这幅表情,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我也想开了。”

  “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说服自己的?”

  随曦点点头。

  那时候起了不想再做护士的心思,都在想该转业做什么,好像除了救死扶伤,也没什么工作适合。

  不过她没来得及想太多,紧接而来的地震占据了她全部视线,电视上每天都在放最新进展,也是那些感人向上的画面,让她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无论哪个行业,都有好有坏,全看你怎么看待,”带教老师轻笑,“这个世界缺不了护士,更缺不了医生,你不做,身后还有千千万,不能断,总要有人去做的,至少我们自己要对医疗行业的未来抱有希望。”

  “所以不论最后结果如何,只要无愧于我们该有的职业道德和良心,尽全力就好。”

  一天之内听到类似的话两次,随曦心情不免沉重起来,而接踵而来发生的一些事,更让她深刻明白。

  41、第四十一章:

  刚给病人输上液, 有同事急匆匆过来叫她去收病人,随曦一边应下, 一边叮嘱病人有事按铃。

  核对好手腕识别带, 是个高血压女病人,随曦领着往病房走, 按部就班地介绍医院住院指南、包括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和护士长是谁,以及联系方式。

  “呼叫铃在这里, 离手近, 很方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按铃叫我们。”

  随曦说的很仔细, 连带着住院须知、病区环境、床单位使用和作息制度都一并清楚告知, 最后说到探视制度, 她放慢了些语速, 知道一般病患都很关心这个。

  “谢谢你,我都记住了,”女病人扯扯唇, 艰难一笑,“不过,不会有人来探视我的。”

  随曦愣怔。

  嘴唇张了张,终究不好多问, 她安排好女病人休息, 便出去。

  午休时空下来,随曦和同样在实习的一个小姑娘面对而坐吃饭。

  “这两天住院的人好多,病床差点不够用。”小姑娘说。

  随曦附和:“是挺多的。”除了一些日常工作, 好像有不少时间都在收病人,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新病人入院要写东西,一个病人八份,五个就是四十份!

  还得当天写完。

  一开始每天手酸的不行,写的多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我看你新收的那个病人,好像有点奇怪啊。”

  “哪个病人?”

  “叫什么来着……”小姑娘费劲回想,“啊想起来了,叶莹。”

  原来是那个女病人,随曦顺口问:“是她啊,哪里奇怪?”

  “一般过来住院的,80%都有家属陪同,她没有,入院手续都是她一个人办的,我有两次进去查房,看到她偷偷在哭。”

  又不是什么绝症,高血压而已,只要平时多注意休息和饮食,按时服药调养得当,一般一到两周就可以出院。所以小姑娘实在想不出这个病人有什么好哭的……

  “可能自己有事吧。”

  随曦想到女病人落寞的那句“不会有人来探视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不愿再多说,移开话题。

  每隔两小时要给各高血压病人测血压和血糖,随曦忙完一圈,最后一个是女病人。

  “血压还是很高啊,”随曦看着血压计上的数字,“高压180,低压120,你得好好卧床休息,没事别下来走,知道吗?”

  女病人点头,嘴角带着抱歉的笑:“我是农村人,干活习惯了,静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