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9节(2 / 2)


  “我觉得这里很好。”莲娜表示,“我不想离开宋国了。”

  最好是连杭城都不要离开的。

  对于这个小两口之间的问题,林若青不参与,她干脆让卡尔和莲娜自己商量去。也不知道两个人是怎么说的,反正等卡尔走之前过来和林若青告别的时候是这么和她说的。

  “我要回国一趟,再回来会带着钱向您赎回莲娜,不过那以后莲娜还是要住在杭城,我也会把生意慢慢转过来,我在边关那边也不缺人手和车队,只希望小姐在脂膏生意上能先考虑我。”

  这倒是一个干脆的,林若青对卡尔也算欣赏,当下颔首同意了。

  而等皇帝派出来的黄三赶回京城已经是要这年四月以后的事儿了。

  皇帝过年以后着实忙碌了一阵子,差点儿就把派出黄三调查走访的事儿给忘了,等一见着黄三才想起来自己年前还布置过这样的任务。

  “你和朕说说,你亲眼所见的事儿。”

  不过等见了黄三,皇帝也有了耐心和兴趣。杭城那边距离京城远了些,不少消息传过来都是几个月前的了,黄三嘴里的对皇帝来说都还算新闻,说起来也能引起好奇。

  黄三一没成家,二没读多少酸书,因此许多观点上并不迂腐,此时和皇帝说起自己的所见所闻自然也不会和朝中大臣一样偏颇。

  “以臣这几个月所见来说,女子出门做工赚钱并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且那些女子们的丈夫也没有谁不愿意的,不讲别的,现在杭城那边若是谁的妻子能在织布厂做工,那光是靠着丈夫在家种地,两边收入加起来,那就足够一个人家里过的滋润了。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臣也觉得有趣,这织布厂里还招收了许多未出嫁的女孩,若是照着几位大人的说法,她们定是抛头露面失了女德,品德有所缺陷,没人要娶的,可陛下您猜怎么着?”

  皇帝笑道:“有话就直说,还在这给我卖上关子了。”

  黄三点点头,接着道:“杭城那边现在已经有了一股子风气,大家都愿意让媒婆去给在织布厂里的女孩提亲,据说之前不少家里穷困,样貌又不出挑,被指着说要做老姑娘的女孩子,现在家里门槛都要被踏平了。

  原因也简单,一来是这女孩娶回家里以后就立刻能每月有工钱拿回家里,二来则是织布厂里的女工都是要跟着在厂里读书认字的,领回家里都多几分颜面。”

  皇帝听到这里差点儿哈哈大笑起来:“竟还有这样的奇事!”

  可不是奇事么,这简直是一巴掌打在了那些迂腐大臣的脸上,也让皇帝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法子。

  再听黄三往下说林若青开庵堂收容被抛弃的女婴男婴,便心下对林若青又多了几分好感。

  “这林氏倒还真是个难得的奇女子。”

  皇帝第二天早朝便旧事重提,又说起了是否要放宽对女子的限制的事儿。

  不少之前反对的老臣听了只觉得头疼,这皇帝好久没有提过这事儿了,原本都以为他是翻篇了,谁晓得这还折腾上了?

  反对声自然还是没有什么大变化,只有几个也听说了杭城那边变化的跟着中立或者改变了立场。

  不过这一回皇帝也不是来争取赞同的,他直接道:“这事儿若是要全国直接推开了,也不是容易事儿,依我看来不妨让杭城做个带头就是。”

  前任杭州知府听了脸上有笑意,他在杭城好些年了,也是有感情的,且他也觉得杭城能做好这个带头的任务,因此第一个站出来高声说:“圣上英明!”

  皇帝瞥了他一眼,笑着说:“成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不少老臣下朝后还聚在一起低声讨论。

  “真是乱来了,让女子抛头露面的,这还有什么体统?”

  “也不知道是谁进了谗言!”

  “等陛下碰了壁就晓得这事儿行不通了。”

  不管朝中是赞同的意见多还是反对的意见多,反正这事儿是定下了,五月里杭城这边就收到了京城来的旨意,让他们这边逐步放开原本律法里一些对女子的束缚,同时也要用官方的声音稍稍这方面,让人们的思想放开些。

  这事儿在杭城又分成了两个声音,不少读书人自然是觉得不妥当,这和圣贤的想法不就违背了么?不过普通百姓对此却不觉得有什么,有不少甚至还觉得欣喜非常。

  反正本来就已经有不少女子在外面做工了,只不过原本还有些风言风语罢了,可是现在官府都说了以后女子出门做工不再像以前那么限制了,那谁还能说什么?你要是开口,直接就给你一个和官府作对的名声呢。

  而现任的杭城知府也不觉得这事儿哪里不好,毕竟现在杭城本来就不少女子做工的,且相关有两家都是纳税大户呢,他有什么好拦着的?

  倒是林若青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十分意外,这一件她一直原本自己默默做着的,不指望官方会在短时间内有什么改变的事情冷不丁得到官方的支持,反而让林若青有些适应不良了。

  等晚上和陈彦一起吃了晚饭,林若青想到这个事情不由地说:“我原本以为陛下能够做到开通商业已经是开明至极了,却没有想到陛下能够做到这一步。”

  她的语气神态里都满是欣赏,让陈彦听了心里醋海了。

  他皱着眉头从言语之间提醒林若青要注意眼前人:“陈家商行下面,从这个月开始已经陆续在招收女工,核算起来已经有近百名女工了。”

  这虽然和林若青的织布厂没法比,可是陈家商行下面有无数的行业,从工种来说反而更加利于放开对女性的一切刻板观点。

  林若青看了他一眼,想了想还是哄他一句,便伸手帮着陈彦夹了一块子鱼:“你真好。”

  陈彦的脸色这才转佳,也算实在好哄了。

  一旁侍立的丫头们纷纷将头别了过去,拼命将笑意忍住了。

  第92章

  其实就算没有卡尔的出现与提议,林若青也早就在考虑将脂膏外销出去。只不过现实问题又摆在眼前, 形成了一个两男的局面。

  没想到在五月里, 这事儿会从京城那边迎来转机。

  之前元胡去联系过的师兄程明写了信过来, 在五月中旬寄到了元胡手上。信件内容也简单, 一个是说明他愿意过来杭城那边,一个则是说明他在脂膏的保存上有了点进展。

  因为之前吃过梁言的亏,元胡在程明那边就很谨慎,程明倒是也问他要过两个脂膏方子,不过都是最基础的,没什么保密的部分。没想到程明自个儿闷头在药谷研究了这么久,倒还真的研究出了一些门道。

  而开年以后朝廷正式接管了药谷, 想来也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催促了程明做下来杭城的决定。

  对于程明的这个决定, 最高兴的莫过于元胡了。一来是他有将功赎罪之感,毕竟前面的梁言出了问题,但是好歹程明还是来了,以后对于粉黛的助力也不会小。二来则是研制这些个东西, 中途也难免枯燥, 偶尔想找个能商量的也少有机会。

  林若青那边对粉黛的研制管得越来越少了,毕竟她若不是因为早前看了那么些书,总结收集筛选,一开始也没有那么多方子能用。现在她干脆也就从前人的肩膀上下来了,将这些东西全都交给了专业的去做,她乐得享受一些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