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四章 见假丈母娘(二)

第五十四章 见假丈母娘(二)

第五十四章见假丈母娘(二)

秀明小区是一个有些年头了的小区,楼房的外墙早已经斑驳不堪,小区并不是很大紧密的十多栋高六层的楼房,裴夜一点都没有感觉到现在化小区的感觉,绿化带更是少得几乎可以无视,范涟漪领着裴夜一直往里面走去直到来到最后一栋楼才停下脚步,范涟漪家住在三楼,相对来说三楼是较好的一个楼层,推开门走进去,房子并不大,两房一厅,客厅和餐厅互通在一起,人造革已经脱落了些许的沙发上一个头发已经稀少的男人正拿着一份晚报津津有味的看着,范涟漪的母亲刘桂芝此时正在厨房里忙碌着,范涟漪从鞋柜里取出一双新拖鞋给裴夜换上。

刘桂芝听见动静由厨房里探出脑袋一脸笑意的看着裴夜,“小裴来了。”裴夜笑着点点头,“刘阿姨好。”

“好好好,先过去坐一会,饭马上就好。”从刘桂芝的神情上不难看出她内心的喜悦,一直认为女儿跟老公有暧昧的她看见女儿的正牌男朋友来家里吃饭,自然是喜不胜收,范涟漪将裴夜买来的东西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然后招呼裴夜到,“过来坐啊。”裴夜笑着点点头走到沙发前看着范涟漪的父亲范建华礼貌的叫了一声,“叔叔好。”范建华微微抬头瞥了裴夜一眼,淡淡的说了一声,“恩。”然后就继续低头看报纸,裴夜对此也不以为意,在范建华对面坐下,范涟漪很快就端来两杯茶一杯放在裴夜面前,一杯放在父亲范建华面前,见到父亲对裴夜如此冷淡,心里微微有少许的不快,歉意的看着裴夜小声说道,“别介意,他就是这样。”

从踏进范涟漪家,裴夜有生以来第一次感觉到家的氛围,就是这样的家才是裴夜一直渴望的,一家三口挤在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里,母亲在厨房忙碌,父亲在看电视或者看报纸,女儿懂事的帮父亲泡茶或者在厨房帮助忙碌的母亲,这就是幸福,幸福也就这么简单,然后就是这么简单的幸福裴夜却从来没有感受到。

过了一会,范建华终于见手中的报纸放下,这时候裴夜才发现范建华鼻梁上挂着一幅如啤酒瓶底一般厚实的眼镜,范建华仔细的打量着裴夜,稍许过后才说话,“你今年多大了?”

“十八。”裴夜脱口而出,是按照和谐祖师林郁给办的身份证上的年龄说的,实际上他的年龄是十六,但是说十六就跟女朋友去见家人确实有点惊世骇俗了,说十八都很骇人了,不过裴夜并不是那么的在意,毕竟这个女朋友是假冒伪劣的。

“跟涟漪是怎么认识的?”范建华好像对裴夜的年纪并没有什么意见似的继续问道,裴夜目光看向范涟漪,毕竟她不知道范涟漪是怎么跟家里说的,范涟漪此时也是一脸紧张的看着裴夜,方才一时忘记跟裴夜串口供了,范涟漪跟家的里的解释是她和裴夜是在一次聚会上认识的,后来在回家的路上范涟漪遇到小流氓调戏,初识的裴夜如神兵天降一般帮她解了围,一来二去两人就很自然的走在了一起。

“爸,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你怎么还问呀。”范涟漪略微不满的瞪着父亲范建华,她这也只不过是想将眼前的‘危机’给化解,但是范建华非但没有就此打住而是严厉的看着范涟漪说道,“没问你,别插话。”一直以来都相当严厉的范建华开口了,范涟漪只能嘟着小嘴表示自己的不满,但是却不敢再说话。

“完蛋了,这下一定穿帮了,怎么办,怎么办。”范涟漪心里不断的说道,就在这时,裴夜脸上突然露出一抹灿烂甜蜜的笑意,“叔叔,事情是这样的,我和涟漪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认识的,后来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涟漪被几个小混混调戏,一时不愤就冲了上去就这样,我们才算真正的认识了。”

听见裴夜的话,范涟漪猛的一震,一脸疑惑的看着裴夜,他到底是怎么知道自己是这样跟父亲说的?难道是蒙的?这也蒙得太巧了吧,不过总算是过关了,范涟漪松了一口气。

“你是哪里人?家里都有什么人?”范建华对裴夜所有的回答几乎都并不是那么在意,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例行公事一般,裴夜依旧礼貌的一一回答,“我是孤儿。”裴夜的话一出口,范涟漪的脸色就变了,她不知道裴夜是孤儿,而且自己的父亲这样问简直是太过分了,但是范建华却不以为然,“听说你在派出所上班?”裴夜点了点头,“在桃源路派出所做协警。”

“你打算和我女儿结婚吗?”对裴夜来说,所有的问题只有这个最尖锐,裴夜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回答,毕竟这个女朋友都是假冒伪劣的,就在裴夜思索要怎么回答的时候,范涟漪用脚狠狠的踩了裴夜一下,裴夜看了范涟漪一眼,然后看向范建华,“暂时不会。”

范涟漪没有想到裴夜会这样回答,愣了好久,范建华依旧没有任何的表情,“是暂时不会,还是一直不会?”

“人生百态,谁又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所以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你。”裴夜面对范建华一而再的问话始终镇定自若,尽管这是裴夜这辈子第一次见家长,如果说是见唐书香的家长或许裴夜还会有点紧张,但是这个假冒伪劣女朋友范涟漪的家长裴夜并没有把这当一回事,裴夜心里的老婆人选早就认定了唐书香。

范建华看着对答如流的裴夜,眉头微微皱了皱,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就在这个时候,在厨房的忙碌的刘桂芝说道,“过来吃饭了。”

刘桂芝对裴夜的态度和范建华的态度截然不同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从裴夜碗中的堆积如山的菜就能看出,裴夜有道理相信只要是任何一个范涟漪带回自称是男朋友的男人刘桂芝都会如此,一直疑心女儿和丈夫有暧昧的她只有女儿带男朋友回来才能打消她的疑心,她长久以来对女儿的看法让她在择婿这方面并不看重,只要能够将女儿丟离丈夫身边达到这个目的就行了。

吃饭期间,除了刘桂芝时不时的招呼一下裴夜范涟漪个范建华都缄口不言,裴夜也只好埋头吃饭。

饭后,裴夜和刘桂芝范建华坐在沙发上,而范涟漪却走进了房间,不一会,就看见范涟漪手中拿着一把二胡走了出来,递给父亲范建华后,对着裴夜做了个鬼脸,“我爸吃过饭后总是习惯拉上一曲,几十年的习惯了,改不了了。”

裴夜笑着点了点头,只见范建华轻轻的拉动起来,一阵悦耳的声音在房子里环绕,范建华拉的是《听松》,随着跌宕起伏婉转的音律发出,裴夜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直到一曲休,裴夜缓缓睁开眼睛,“叔叔,这曲《听松》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

范建华惊讶的看了一眼裴夜,他想不到小小年纪的裴夜既然能够直接道出这曲的码字,于是心里升起一股考较之意,“哦?你知道《听松》?”

裴夜知道范建华是有意考较自己,点了点头,谦虚的说道,“懂一点点。”

“那你说说?”

“华彦钧(阿炳)曲。相传宋朝时候,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听松》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这一说法虽属牵强附会,但乐曲气魄豪迈,感情奔放,也可作此解。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扬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曲调刚劲有力、跌宕起伏;结构前后对称、主体突出。气魄宏大的引子,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乐曲的旋律进行酣畅,一气呵成。前半部以微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后半部采取不规整的自由变化重复。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在演奏上大都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这是乐曲气势豪放的因素之一。此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强烈而气势磅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裴夜不急不缓的说道。

范建华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你也喜欢二胡?”裴夜咧嘴笑了笑,“收养我的老头子就喜欢二胡,所以跟着学了点。”

人就是这样,一旦找到了共同话题话也就多了起来,“那你对二话了解多少?”裴夜摇了摇头,“知道的不多,二胡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宁代学者陈蜴在《乐书》中记载“奚琴本胡乐也”唐代诗人岑参所载“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的诗句,说明胡琴在唐代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代《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