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回高考那一年第14节(1 / 2)





  纪时对化学的复习模式和物理一致,他把教材、参考书和笔记放在一起,先从已经复习过的地方开始看,老驴讲过的地方他的思路都很清晰,做题也没有问题,但老驴没讲的地方纪时就觉得有些难了。

  课本里的东西毕竟有些浅显。

  纪时抿紧嘴巴,笔在草稿纸上演算着,练习是加深记忆的最佳方法,以他的经验来看,哪怕是比较复杂的化学公式,多做上几遍题记忆也就深刻了。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再溶解……”

  “实验的基本操作……”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专注度最集中的时候,纪时翻过书再翻参考资料,再把一个小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他复习得很慢,像蚂蚁搬家似的,清一个知识点他就把对应的章节给勾掉。

  纪时倒也没有一次性看太多,他基础差,吃太多也吃不下。

  不过他现在比之前还是轻松一些,和姚蒙互加了qq之后,纪时会给对方发消息问物理和化学题,姚蒙一开始只和纪时讨论数学,结果有次两人讲到了英语作业,他发现纪时的英语好像也不错,这样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姚蒙一旦有把不准的题就来问纪时。

  数学题两人一般是没什么争议的,即便答案不一样,用彼此的方法算一遍一目了然,英语反倒会有不少争论,经常有两个人battle了半天,结果答案是另外一个选项的情况。

  纪时的qq小人又在闪了,曾泰然发了个哭哭的表情,问他有没有写数学作业。

  “你不是应该4号晚上才找我的吗?”纪时回了个消息过去。

  “别提了,我妈就在我旁边,我是躲在厕所里给你发消息的。”曾泰然一通抱怨,“我想写英语来着,她非盯着数学卷子让我写,我根本就不会啊。”

  曾泰然爸妈都是那种特别正经的家长,纪时曾经见过一次,那种威慑力让身为渣渣的纪时压力山大,甚至会产生是自己带坏了曾泰然的羞愧之感。

  ——其实根本不是。

  纪时也不明白,有那样的父母,怎么曾泰然的个性那么不靠谱?

  在曾泰然的强烈建议下,纪时先开始做第一套数学卷子,第一套的难度不算大,不过有一道考察蛮新的题,纪时在qq上和姚蒙提了一嘴,姚蒙也是这么觉得的。

  填空题14道纪时唰唰就过了,解答题他最后一道思考的时间最久,精力基本都耗在这一道上了。

  考试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齐老师也一直在课堂上强调,遇上不会的题要适当放弃,不能耽误了做其他题目的时间。

  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学题会做的进度就很快,基本看看题就会了,不会的题思考之后能解出来的几率五五开,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即使后面想尽办法解开了,耗费的时间也是大量的。

  纪时正沉浸在做题中时,房门被推开了,纪妈端了杯开水进来,嘱咐纪时早点睡别熬夜。

  “要是嫌冷,把小桌板放床上写。”

  纪时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人还是埋在题里继续写。

  久坐是冷,不过现在还没到真正冷的时候,他多披了件外套,鞋子也穿的棉拖,所以不觉得冷。小桌板是那种可以折叠式的,一块板和四根铁架支撑着,冬天在床上用最方便,不过纪时用那个总有种腿伸不开的感觉,比在桌子上写作业累多了。

  闹钟在滴滴轻响着,纪时写完一套数学卷,指针已经指向了11点半。

  他揉了揉脸,大脑有一瞬的放空感。

  身体是累了,不过保持专注的学习状态的确令他有种愉悦感,就好像自己亲手搭建的积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再慢慢看它变得丰富起来。

  ……

  在家的日子的确比在学校轻松,纪时还在床上睡着,纪爸纪妈已经去大棚里摘青椒了,家里今年青椒长得不少,现在正是秋椒上市的季节,广播里菜贩子正报着今天的菜价。

  纪时听纪妈嘀咕过两声,说今年青椒的价格很不怎么样,比去年差了不少。

  不过蔬菜向来没正价,本地蔬菜的价格主要看市场的需求,遇上其他蔬菜产地发大水或者大降温,本地的蔬菜就能涨一波价,或者某种蔬菜前一年价格太低,本地人第二年都不种了,那种了的农户往往能遇上高价。

  纪时记得有一年就是这样,纪爸前几天才抱怨说青椒价格低得不想去地里摘,两毛钱一斤,加上成本和人工费,去摘就是亏钱,结果过了几天,青椒陡然涨到2块多,纪爸纪妈又忙着去摘。

  相比较超市里的蔬菜价格,农民到手的钱是最少的。

  他们本地有蔬菜合作社,蔬菜基本是卖到那里,先在菜贩手上过一道,然后每天有挂着各地牌照的大车来运,包装费、油费、人工费、过路费……等到了超市再到消费者手里,价格差距数倍。

  他爸妈太辛苦了,他们付出的劳动收获的回报实在太少。

  所以对纪时上学这件事,他们可谓倾尽所有,他们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纪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别像他们一样辛苦就好。

  ……

  纪时去厨房里,电饭锅里有煮好的粥,烧饼被盖在塑料盆里,大锅里还煮了一锅黏玉米,纪时一边打着瞌睡一边吃早饭,嘴巴机械式地动了会儿,意识才慢慢清醒了过来。

  这会还算早,不过村里各家各户已经都没人了,纪时爸妈属于下田很迟的了,觉少的老年人一个个起得更早。

  纪时啃玉米的时候,邻居们也一个个回来吃早饭了,看到纪时都笑眯眯地打招呼,最近是国庆和中秋一起放,村里回来了不少人,不过该忙的活还是得忙,只是家里更热闹些了。

  纪时啃完三根玉米,纪爸和纪妈也开着三轮车回来了,车后面装着今天早上摘的青椒,纪爸开车先去卖,纪妈回来先吃。

  见纪时又要回房间做题,纪妈拦住他:“门口桥上有人在捉鱼,你要不要去看看?”

  纪家正门口有条小河,他小时候还和东边的大河连通,不过后面慢慢被人把桥洞堵上了做了路,现在就是死水一潭,但这潭水隔着一条路又是一条河,那条河就是活水,鱼的品种不少,还有人专门在里面放鱼苗养鱼卖。

  第19章 假期生活 吃饭

  纪时一边啃着玉米一边往河边走,桥上这会已经站满了人,全是来看抓鱼的,见纪时过来,人群给他在栏杆边上让出了一个空档:“时时今天也来了啊!”

  “鱼还没上来,要等会儿,他们在河里抓。”

  纪时趴在栏杆往下看,河里的水差不多有成人腰那么深,还有些浑,一个邻居穿着雨衣站在靠近河岸的地方,从河里把渔网往上推,有人在桥上接住他,岸边上还有几个人站着,准备随时去搭把手。

  本地的河里养殖的基本都是花鲢,个头大,大的能长到30厘米那么长,网兜没有完全盖住,鱼在网里跳得老高,一不注意就又蹦回河里了,门口的桥墩矮,鱼蹦起来溅的水直接往人身上浇,纪时离得近,就算特意往后躲了,水还是溅到他裤脚上,把纪时的拖鞋都沾湿了。

  “这鱼是要跳龙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