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回高考那一年第77节(1 / 2)





  他看试卷的速度不慢,主要是知识点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一张试卷上需要他投注精力的也就5道题之内,不过只要是在复习,纪时就能够保持全身心的专注,他基本不会分心。

  教室里很安静,白炽灯的光线洒在桌面上,不管外面寒风多凛冽,目光在试卷上时,纪时整个人都是安宁的。

  他们班里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人交谈,大家都各复习各的,只偶尔有人和前后交头接耳,小声地讨论着题目。

  遇上麻烦的题目,纪时把物理书放在旁边,先在书上找依据,如果书上的解析给不了他答案的话,他会去翻之前买的参考书,顺着参考书的思路试一试。

  “带牛津词典了吗?借我用一下。”

  姚蒙转过身来小声问着纪时。

  “带了。”纪时停下笔,把笔夹到参考书中间,弯下腰去桌子下面拿词典,牛津词典他不常用,这玩意儿又重又占地方,一般被他放在桌子下面的纸箱子里。

  他们这一片只有纪时和周伟乐常备着牛津词典,其他人要用都是找他们借。

  纪时这本是在附中附近的那家店买的牛津词典,因为这套词典厚,去新华书店买要花99块钱,在这个买书均价20块钱的年代,99一套的词典价格并不便宜,附中附近那家书店打75折,买下来收了他74块钱。

  纪时他们小学初中用的英语课本都是译林版本的,反而到了高中,课本还是译林出版社和凤凰出版一起,但书名换成了牛津高中英语。

  所以牛津词典基本也是高中生人手一本,不过这个词典又厚又沉,对他们的实用性不强,不少多义词高中阶段根本就用不到,所以时间一久大家就把它丢到一边了。

  这套词典是商务印书馆出的,全名叫《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纪时他们用的是第6版,这是他们高一买的,据说现在已经出到第7版了。

  纪时手头就两本词典,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这个,这个的使用频率还不如新华字典,因为他们高考语文会考字形和字音,查《新华字典》比查什么都管用。

  当然,牛津词典偶尔还是会用到的,他们手机和学习机上查单词的功能太简单了,有的连例句都没有,就光秃秃地一个翻译在那里,那反而不如查词典快。

  姚蒙瞥见纪时在翻试卷:“又在看卷子?”

  “嗯。”纪时翻回夹笔的那一页,“我习惯了。”

  姚蒙是知道纪时这个习惯的,两人的座位就在前后,对彼此的学习方法都很熟悉,不过纪时学不来姚蒙的,姚蒙也学不来纪时的,纪时偏进阶版,姚蒙偏升级版,毕竟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当然,他俩都学不来周伟乐的方法,后者是跳跃版的。

  纪时一晚上能看至少10份试卷,加上中午和下午的自习,一学期的试卷他只需要几天就能全部看完,但这需要他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才能做到,偶尔有一天状态不好,他就换不同的科目看。

  这种方法是枯燥且乏味的,尤其是物理和化学这两科,快看完了还好,如果刚从头开始看,纪时都要做好几遍“这是座山”的心理建设。

  但这是他必须冲破的关卡,必须主动去直面的挑战,前几次月考的结果已经告诉他,全身心去投入是会有好结果的,那纪时只会更努力,不会退缩。

  这是他所面对的现实,逃避可耻且没用。

  ……

  姚蒙还词典的时候没经过纪时的手,直接塞到纪时座位下的纸箱子里了,他今晚看的是英语,纪时看到他塞耳机听了好几份听力题。

  其实相比平时,考试前那几天还是挺自在的,因为科目多,他们复习的时候就有选择权,理科看累了可以看文科,再不济看看《读者》找几个感人的事例,穿插着复习就没那么累。

  最重要的是,考试前的练习卷也比较少,尤其在期末考试来之前,数学物理和化学基本就没怎么发试卷,只有英语老师坚持每天发,听力卷尤其发得多,到下午自习的时候他们就得做听力,英语老师说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听觉,让他们习惯高考的节奏。

  纪时把这学期发的物理试卷看了一半,然后继续看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前面空白的地方多,加上纪时化学还是偏弱一些,所以他看化学的时候效率就没那么高了。

  纪时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又跑到楼梯那边站了会,感觉冷飕飕的风直接往他脸上灌,他整个人顿时清醒了过来,又怂怂回教室了。

  零下的晚上,吹一吹带着水汽的风,感觉下一秒就像演武侠小说似的寒气入体了。

  苏省这边是没有暖气的,冬天的最低温度一般也在零度以下,每天冷成鹌鹑,只靠抖腿过日子,纪时去过西北,在温暖的暖气里度过了几天,回来就特别嫌弃家里的温度。

  z县还靠着海,又是农业发达的区域,湿冷的感觉更强烈,冬天非得出去跑一跑才能变得稍微舒服些。

  纪时回教室的时候,桌上又摆了两个橘子,还有不知谁带来的糖葫芦。

  “谁给的?”

  “李镇给的。”姚蒙的视线往李镇的方向飘了飘,“刚他出去了一趟。”

  纪时冲对方说了声谢谢,开始剥橘子吃糖葫芦,冬天可选择的水果种类太少,就是苹果和橘子,纪时不喜欢吃苹果,但又说橘子吃多了会上火,他不禁有些想念那个水果种类丰富的未来。

  晚自习的课间时间大家都出来活动了,在自己班门口晃晃,又去隔壁班门口张牙舞爪,去小卖部的、狼嚎的,还有借作业和试卷的……不考试大家都没这么躁动,一想到考试和家长会,大家都觉得需要好好发泄发泄情绪。

  纪时撑在栏杆上,插着耳机听歌。

  晚自习休息的时间并不短,吹吹风人就仿佛又活了,在教室里的疲惫感瞬间一扫而空,纪时趁这会吃了两口面包,一直在看试卷,他也有些饿了。

  他从栏杆边上往窗户边站了站,隔壁10班的这会在玩游戏,从走廊这头冲到走廊那头,一冲过来他们班人都得让道。

  “慢点啊,别摔了。”

  10班的人闹了几个来回,只敢往11班这边奔,不敢过于占12班的地方,毕竟12班班主任不好对付,学生的事都爱上升到老师那个层面。

  纪时站了会,他们班有人推他:“看,楼下,有人在和孔书培表白!”

  孔书培就是他们这一届的校草之二,黑点的那个,16班的,教室在11班楼下,不过从他们站的位置正好能看到楼下走廊那边。

  “哪里哪里?”

  一群人立刻冲了过去,不管男女都很积极,学校里有了这种八卦,所有人都奔跑在吃瓜第一线。

  “是孔书培哎,不过也看不出来是有人在和孔书培告白,说不定是孔书培和别人告白呢。”

  “那怎么没人找你告白?”

  其实他们也就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人影,确认是孔书培,至于他们说了什么、是不是告白谁也不知道,可就是这样,大家还是趴在栏杆上津津有味地看了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