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科举大佬的填房第15节(2 / 2)


  宅子就在镖局后头的胡同里,胡同里住着的有几户人家就是镖局里的镖师,还有大半都是老皇城根土生土长的老百姓。

  胡同里不是家家户户都多富裕,但一看这环境就知道,这条胡同里的都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就一条,陈景和三清两人互相看了看对方,就都看清楚了对方眼里的满意。

  宅子是个标准坐北朝南两进的宅子,前头一进绕过影壁就是院子,和周周正正的正屋带两侧厢房。能拿来做客院书房和给寿儿住,后头做内院正屋也是绰绰有余。

  后边院子里还有棵大树,这会儿天气热起来,树荫底下摆上两把椅子一个茶几应当挺舒服。厢房两边还配着耳房,不管用来放东西还是干什么都方便,尤其厨房还挺大,到时候三清和小铃铛不管捣鼓什么都够地方用。

  甚至再往后走还有一排倒座房,屋子不大但一排过去也有四五间房,如今四个人住肯定是用不上。

  但买下这宅子就得住三年,要是陈景真能考中,不管是要把金氏和陈蕊儿接过来,还是家里要添下人仆从都得安排住处,到时候这些屋子还真不愁没人住。

  陈景牵着三清在宅子里前后都看过,然后每间房都被他安排好应该怎么办,应该留给谁之后,三清便十分干脆的回头冲着胡头儿打趣陈景,“胡大哥,您就说说这宅子多少银子能卖吧,瞧瞧咱二爷,连明年院里应该种什么花都想好了,要是不给他买下来可有点说不过去。”

  “那是,都这样了还不买下来我都得着急了。”胡头儿是做了完全的准备,见二人这模样立马就从他那鼓鼓囊囊的兜里把契书和毛笔砚台都给拿了出来,“瞧瞧,我什么都带了。”

  两人今天也是带着银票来的,见胡头儿真都准备好了,也不再犹豫,双方坐在后院石凳上把该看的看清楚,便把契书给签了。

  这个宅子若真放出去卖,起码也得三百五十两左右才能买下。现在多了三年不能卖的契约,胡头儿又专门去总镖头那里把陈景和刘汉青的事给说了说,最后一个宅子只要了他们二百六十两,还一分中人费没要宅子就到了手。

  搬家的日子都是三清专门请人算好了的,毕竟自己莫名其妙穿越到此世间的事都能发生,就说明这世上说不定还是有神明鬼怪的。动土搬家安床都是大事,不把日子算准了可不行。

  前两天罗忠和刘汉青已经从客栈搬到新家去,他们带的东西比陈景少,搬起家来也容易些。陈景这边却是个大工程,所以一大早两人就都来帮忙来。

  和他们二人想到一起去的,还有胡头儿和邓晚晚,尤其胡头儿还叫了好几个镖师过来,原本以为今天要忙上一整天的活儿半天就完了。

  到了下午三清没让大家伙走,就连一时半刻都离不开书的罗忠也被留了下来,原本挺怕麻烦的人,愣是用一下午的功夫带着小铃铛寿儿,和非要来搭把手邓晚晚弄出一大桌子酒菜来。

  三清做菜本就不错,在船上更是练了快两个月,现在有了新厨房自然更加得心应手,一桌子人都是从荆州来的,一顿家乡滋味的饭菜吃得大家都高兴,

  甚至还有几个年轻镖师唱起了荆州独有的小调曲儿,唱得大家既高兴又难免感慨。这京城太大,哪怕是一同结伴而行的好友也难免要分开,但京城也很包容,容得下这么多人,也容得下所有人的理想和抱负。

  这一顿饭与其说是为了庆祝陈景搬新家,倒不如说是为了庆祝大家在皇城根底下都找到了新的起点与期待。

  第32章 ·

  “二奶奶, 隔壁王大娘又送了羊肉饺子来,您说这回咱们回点什么啊。”

  “去把之前咱们做的那鲊鱼再开一坛子来,待会儿我做好你给王大娘送一碗去, 剩下的咱们晚上吃。”

  买了宅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算在此地扎了根, 哪怕这根还不算扎实, 但比起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走的租户, 街坊邻居自然还更喜欢新来的这对年轻夫妻。

  尤其待他们知道陈景明年要春闱赶考的举人之后,街坊邻居更又热情了三分,头三天家里的门不到天黑基本没关上过, 不这家婶子送个锅碗瓢盆的当搬家的礼,就那家大嫂又拿些好吃的送来,甚至还有到了饭点直接端过来一碗菜的,叫人不收下都不行。

  好在三清早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毕竟如今再太平盛世,举人那也没多到满街跑,尤其这条胡同里大多都寻常百姓,现在来了个陈举人,不说多稀罕但总归都愿意交好的。

  “您可真有先见之明, 之前您让寿儿那么多鱼回来,足足做了五坛子鲊鱼, 我还觉得这也太多了。谁能想这才半个月呢,就开第二坛了。”

  邻里之间相处,最最要紧的一条就有来有往,要只来不往, 别说一个举人家里,就天王老子家时间长了也没人搭理。

  三清搬到这边来之后, 把家里给收拾顺当之后的第一件事,就带着铃铛和寿儿买了好些肉菜和坛子回来,把平时在家吃得最多的泡菜,酱辣子和鲊鱼腊肉全给做了许多。这些东西京城少见,自家做的不贵又好吃,拿出去跟邻居们之间走个关系再没比这些更合适的。

  当时那阵仗大得把胡头儿都给惊动了,胡头儿还以为他们俩为了买宅子把手头的银子花完了,这会儿在屯吃的,立马又自己拿了二十两银子过来要给陈景应急。

  陈二爷这辈子什么时候得过旁人的接济啊,头一回被胡头儿这么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往怀里塞银子,那滋味可真说不出来的复杂。觉得好笑之余又无可避免的觉得感动,毕竟这世上落井下石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之又少。

  感动归感动,二爷还挺要面子一人,打死也不可能收胡头儿的银子。可人胡头儿又觉得送都送来了就没有再拿回去的道理,就为了这个两人差点为了二十两银子在陈景书房里打起来,最后还胡头儿武力镇压略胜一筹,把银子往桌上一拍就走了。

  不过胡头儿也没亏,那二十两银子就成了他在陈家蹭吃蹭喝的敲门砖,从那天起这位爷就差把床给搬到陈家小院儿里来了。

  之前那一大坛子吃完了的鲊鱼起码有三分之一都进了他的肚子,这不,铃铛还说着话呢,也不知道他闻着味儿还提前算好了,反正不早不晚的又过来了。

  “小铃铛,你这孩子得大方些,一坛子鱼不算什么,赶明儿得了空我带你去城外钓鱼去,到时候咱们钓他个百十来斤,想做多少就做多少,咱天天吃。”

  “胡大哥你就别逗她了,上回这几坛子就把我们累得够呛,满院子的味道三天都没散。我都答应铃铛今年就做这一回,你可不能让我言而无信啊。”

  鲊鱼南边几个靠着大江大湖的府州特有的一种食物,鱼一定要新鲜,最好刚从湖里打捞上来还活蹦乱跳的那种,把活鱼处理干净再拿食盐和红曲一起腌制半月就能吃。做法倒不难,就收拾鱼的时候太麻烦,一年做上一两回倒还行,总这么折腾可不成。

  “你看看,咱们陈二奶奶就性子好,连这个都不愿折腾人。”胡头儿也不空手上门,也不知道他从那儿倒腾来好些瓜果梨桃,先自己提溜进来一小筐,紧跟着又让寿儿跟他一起抬了一大筐进来。

  陈景原本还在书房里温书,可实在架不住外边动静实在大,也放下书本子出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胡头儿,最近好几天不见你人,去哪儿了,回来也不说回镖局就往我这来,还把东西都往我这儿搬,不怕镖局的人说闲话啊。”

  “一点果子不至于,再说大头我都送回去了。我这天天在你家吃饭还省了镖局的伙食,不就找补回来了。二奶奶,咱今天还把上次吃的那生腌果子做上吧,现在的天忒热,纳凉全靠您那果子,往井里头镇一镇再吃,吃一个一天都舒坦了。”

  这个时节进京的人多出京的人少,胡头儿他们到了京城就一直没接到回荆州的镖。不过镖局的生意一直都这样,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回不去就在京城待着呗。

  几人平时也跟着京城这边的镖师一起走一走就在京城周边的镖,挣得不多但也够用了。这回这些瓜果梨桃就回来的路上碰到一果园,胡头儿突然想起三清之前做过一次生腌果子。

  那滋味又酸又甜,吃上一个牙都能酸倒。可过后嘴里留下的甜和果子的香,又叫人实在停不下来,直到最后牙都酸倒了还得一个劲的说好吃。

  这年头新鲜瓜果大多都得应季吃,要不然等到了冬天想吃口新鲜的还真不容易。所以三清看了看筐里的果子,想都没想就马上做好了分配。

  最大的两个西瓜拿出来放到井里去冰镇,其他新鲜饱满的一小部分留下来慢慢吃,最歪瓜裂枣干巴巴的那些拿出来榨汁,中间不上不下还行的全给生腌了,一半甜口一半酸口,想吃哪种吃哪种。

  说实在的,比起在之前在陈家老宅里每天睁眼就得去请安,之后回来又得东院里大大小小的事情缠着,三清还更愿意在这个小院子,里带着铃铛和寿儿开开心心的每天做些什么。

  毕竟不管鲊鱼还酸果子,顶多也就最最操心的事也不过腌制的时候该放多少盐多少红曲,腌好了之后下锅炸得酥脆一点,还软和一点罢了。

  “二奶奶,今天辣子切多少啊。”对了,还有就到底该放多少辣椒蒜末,和要不要再加点花椒来锦上添花。

  “多放点,今天多放点。”炸鲊鱼的时候得用小火慢慢炸,才能把鱼炸透,香味全都给逼出来。三清自己一边拿筷子翻着鱼,口水都有点止不住,“晚上有羊肉饺子又有酸果子,不辣一点容易腻歪。”

  “去哪儿啊,这刚忙完怎么又要出去?我把茶都泡好了,歇会儿吧。”把鲊鱼和酸果都做好还花了点时间,三清在厨房忙这些的时候,陈景在院子里也没消停。

  先把大茶碗和零嘴给胡头儿准备好,便又开始忙活搬凳子泡茶,最后什么都干完了,又去厨房门口看了好几趟。发现实在没地儿插手,这才老老实实坐回院子里,跟胡头儿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