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0节(2 / 2)


  大伙儿互相之间传递了一下眼神,笑了一下。但是没敢说话,因为老师已经在教室了,看起来还挺严肃。

  负责教导礼仪的老师四十多岁了,是一位女士,姓沈,听说是从外贸部请过来的。

  沈老师看起来挺严肃。

  来教室第一句话就是,让大家不要嘻嘻哈哈的。

  对于任何对外事务都要保持严肃。

  哪怕不是外交上的事儿,这是一次外贸交易会谈,也要注意。咱们不要让外人觉得咱们不严谨。外面总有些人等着挑咱们的错,可能一点失误,他们都能扩大其词。所以尽量不要让人挑出错处来。

  所有人立马笑都不敢笑了,心里也把这次考核看的更加严肃。不止是争取一次机会,更要慎重对待这件工作,不能丢脸。

  头一天都是理论知识人,大家都做好了笔记,接下来一个星期每天都会进行实际操作之类的训练。

  苏青玉心道就算这次没选上,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也是很难得啊。

  以后改革开放了,这种场合多的是,总会用的上的。

  与此同时,外贸部的所有人也在忙活。

  这次的事情是外贸部全权负责的。而这次的和外来资本进行会谈,也是上层直接安排的。

  这是一次试探性的接触。目前虽然广福两省已经开始了特殊性的对外贸易政策,但是因为时间很短,还没看出大的成效。这次会谈也是想再进一步的肯定这两个地区外资进入之后的规划。

  他们拿着这次需要接待的名单反复确认。

  一共有十二家企业家都要来。其中有五家是华人同胞,都是战乱时期甚至更早的时期出国的,虽然人在国外,但是战乱时期也对国内进行过支援。所以这次对外开放,就邀请了他们,其中一部分人也十分积极的响应了。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拒绝了。

  最后能来的这物价,外贸部还是很看重的。

  毕竟是自己的同胞,总比真正的外人要好说话一点。

  负责这次接待工作的副部长道,“这些就安排学生翻译,其他从外交部请来的正式翻译主要是对外商。”

  “这些华人同胞也要安排吗?”

  “安排上吧,有些人出去的早,这次回来的大多数都是他们的后辈,这些人在国外出生长大,华语不一定说的比外语好。”

  五家,总共就需要五个翻译了。

  好在这次京大参选人挺多,总能选出来合适的。

  也幸好去年恢复高考了。能找到有用之人啊。

  如今还远在国外的这些企业家们也都在大力的准备这次带回去的资料,以及打听各家各户准备拿出什么样的投资。好参考一下。毕竟华国这个市场关闭的太久了,对于国外来说,就是一块还没有开发的肥沃土地。

  特别是华人们,心里比较复杂,他们一方面想回去建设祖国,一方面也想在这个广大的市场里面发展。但是吧,对国内的政策又带着几分不确定。

  所以干脆坐在一起开会商量,各自露底。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八点半见。

  今天男主要出来了。别骂别骂别骂,骂我我先跪下了。他就是个工具人,将近八十万字才出现的工具人。

  第191章

  因为华人在国外的艰难地位, 所以互相之间都认识的, 不管平时怎么竞争, 遇到事情了, 他们也会互相拉一把。要不然在外面很难生存。

  在这次要归国的五家里面,元家是最早出来的。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

  当清朝的大门被列强的大炮轰开之后, 眼看着那么多的钱被抢走了,做生意的元老爷子心疼死了。

  当时元家当家人想的很直接。既然他们把咱们的白银给抢走了 ,那咱就去他们国家赚钱去。打仗打不过,咱做生意就没输过。为了表示决心,重金聘洋老师教授外语,学了个七七八八之后, 一家老小远渡重洋。

  结果到了国外之后, 因为水土不服,元老爷子直接就没了。

  剩下两个儿子四十多的儿子当家。因为人生地不熟,做生意还真输了,吃了很多亏。加上当时对外战争基本都输了, 他们在外面也被人歧视,生活的十分艰难,要不是老爷子留下遗愿, 两兄弟还真想立马打道回国。

  好在磕磕碰碰的, 还是在英国站稳了脚跟。

  然后经过不断积累, 也确实赚了钱。人在外面久了,就想回国了。赚了钱不回国如同锦衣夜行。

  本来也打算收拾收拾回去,结果发生二战了。

  到处都打起来了, 他们一想,回去生意也做不成了,得了,换个地方继续做生意吧,还能给国内寄点钱。于是又举家搬到美国了。

  而且因为战争波及英国本土,为此也损失了不少产业。元气大伤。

  美国更不好混,他们被歧视的很严重。花了好些年在美国站稳脚跟之后,二战结束了,但是这刚站稳就搬家,又得大伤元气,总感觉这些年白过了。于是准备再多赚点再回去。而且那会儿美国经济是真好,真舍不得这地儿。结果过了十几年,回不去了。国家大门关上了,全世界还搞起了冷战。

  元家老一辈的又走了,就留下遗愿,一定要回国,回国,回国!钱不赚了也得回国!

  如今元家的当家老爷子都把这当执念了。为此还给孙子取名元归,希望他不要忘记归国之志。

  这不,终于等到机会回国了。

  元老爷子觉得这名字果然取的好啊。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孙子配不上这名字。他倒是想回国,但是他满心满眼的就是回去赚钱的。一点也没有继承到老元家爱国的思想。

  这会儿几家坐在一起开会,元归就坐在老爷子边上发言,“当然得回去,华国正值举国建设之际,正是我辈之人出力的时候,我们元家准备举家归国,领取华国国籍,当然,这次太过突然,还要再多做安排。为表决心,我们元华集团董事长这次回国留在华国养老。”

  元老爷子听了,顿时想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