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7节(2 / 2)


  顾淮之大喜,可算把小崽子的启蒙老师给找到了!要是他再胡闹,徐安打他手板,自己绝不心疼!

  然而作为一个机智的小朋友,顾燮怎么可能会让自己挨打受罚呢?聪明孩子调皮捣蛋的方式跟一般小孩子是真不一样,顾燮皮起来都让人找不着把柄,更兼遗传了顾淮之的好口才,每每都能说出一堆歪理,因着年纪小,更显出他的可爱。

  不过,这也难不倒徐安。

  顾燮坐不住,没耐心,徐安就开始套路他,笑眯眯地跟顾燮和桑罗讲故事。徐安可是走遍了诸多国家的牛逼人物,随便拎出一个地方的见闻都是一个新鲜又有趣的故事。顾燮和桑罗听得入了迷,正要继续听下去,徐安却闭了嘴,留了一半怎么都不开口。

  顾燮急得直挠头,围着徐安转了好几个圈,撒娇卖萌都用上了,徐安却不吃这一套,老神在在地指了指凳子,悠悠道:“等你们好好完成我留下的课业,我再把这故事说完。”

  顾燮二人便蔫头耷脑,老老实实地往凳子上坐了,一人小声念书,一人严肃地提笔开始练字,看上去倒很是和谐。

  站在窗户外偷看的顾淮之这才放了心,臭小子没挨打,真好!又得意,可算有人能治治他的性子了,我再也不用担心我儿子长成一个熊孩子了。

  日子便这么一天一天的过去,各郡在郡守的打鸡血拼业绩之下,做出的成绩都不错。百姓的生活不说和康郡持平,比起以往也有了大变化。因为大多做的都是时间短来钱快的行业,比如养殖冬日种菜,青菜长一茬卖一回,牲畜养个一年半年,出栏了到手都是现钱。

  白花花的银子拿在手上比什么好话都有用,都不用宣传队再去给他们洗脑,老百姓们已经自发地琢磨起来自家接下来该弄点什么东西了。

  每个郡都向前迈了一大步,整个青州的成绩便分外喜人。户籍税收一年比一年多,到了顾淮之的又一个考评年时,青州的税收已然从原先的倒数飙升至前三,乐得户部尚书天天在元熙帝跟前夸顾淮之,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顾淮之的亲祖父。

  毫无意外,顾淮之这次的考评又是优等。青州一应事务都已步入正轨,顾淮之想着自己的政治资本也已经积累的差不多了,便决定回京继续刷资历,争取过几年再成为最年轻的尚书啥的。

  顾淮之回京这天,州城驰道两边挤满了前来送他的百姓。各郡的百姓知道顾淮之要回京了,连夜坐驰道马车赶至州城,就为了给顾淮之送行。

  乌日厉和几位郡守站在最前面,目中满是不舍。更让顾淮之动容的是,前来相送的百姓自发为他准备了万民伞,见顾淮之接了伞,众人立即呼啦啦跪了一地,红着眼眶,一边抹泪一边大喊:“使君之恩,永世难忘!祝使君前程似锦,身体康健!”

  声音传出老远,隐隐还有回声。

  顾淮之先是一愣,而后也红了眼,郑重地将伞收了起来,对着众人深深一揖,朗声道了一声谢,而后飞快地上了马车,不想让众人看见他流泪的模样。

  车夫鞭子一抽,马儿撒开了四蹄狂奔起来,道路两边的百姓自发地追着马车跑,嘴里还不断地叫着顾使君,来回说着些祝福话。

  顾淮之心中滚烫,被一股陌生而温暖的情绪包裹着,久久无言。

  一心为民做实事的官员,百姓们会用最淳朴的行为来回应他的恩情,将他牢牢记在心里,他的功绩万人流传,哪怕是他日改天换日,顾淮之的功绩也会留在每一个青州百姓的心中。

  惟有立德扬名,可以不朽。

  第107章 回京

  京城。

  顾淮之一行人刚到城门口,眼尖的顾府管家立即迎了上来,殷勤地向顾淮之问安。

  顾淮之顺势问了问府中情况,管家弯着腰,恭声答了,“回长公子的话,府中一切安好,这几年多添了人丁,更加兴旺了。”

  一旁的徐清漪心中暗暗点头,这些她心中也有数。他们一家在青州待了六年,顾凝之和顾洄之几人都陆续成婚,如今顾府第四代都有好几个。

  顾燮来了兴趣,顿时乐道:“这下可好,回府后有弟弟妹妹陪着我玩了!”

  “你啊,就想着玩。”顾淮之伸手往他头上一揉,拖长了声音道,“弟弟妹妹陪不陪着你玩我不知道,但你曾祖父绝对会考校你的功课。若是答不上来,有人就要在弟弟妹妹面前丢脸咯。”

  顾燮天资出众,自尊心极强,听了顾淮之这话,虽然知道顾淮之这是在激他,还是上了套,昂着脖子道:“要考尽管考便是,孩儿何曾怕过?”

  管家也是顾府老人,算是看着顾淮之长大的,在顾淮之面前也有几分脸面,闻言立即笑道:“小郎君这般聪慧,丞相肯定喜欢。这些年,丞相没少念叨长公子和小郎君,知道你们这几天到京城,丞相大人命老奴日日在城门口守着,方才老奴已经让人去府中传信,想来这会儿老夫人已经领着主子们在门口等着了。”

  顾淮之亦是挂念府中亲人,想到马上就要回家了,心中顿时一片火热,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飞去顾府。

  城门口也设了驰道站,管家将马车放置好后,顾淮之和徐清漪一家三口便上了最前面的一辆马车,身后的是徐安和顾淮之当年带去青州的幕僚文书,行李等物由护卫看管,跟在最后。

  到了顾府,果然如管家所说,徐氏带着一家人正站在门口翘首以盼,见了顾淮之,徐氏常年冷漠的脸上骤然绽放出明丽的笑颜,步履匆匆向着顾淮之走来,握了顾淮之的手不住打量,还未说话,王氏已经飞奔过来,搂了顾淮之便哭,“我的淮儿,你可算回来了!让娘看看,瘦了瘦了,快,回家,娘给你炖了补汤,赶紧喝了。”

  顾淮之无奈,轻轻拍着他娘的背,轻声哄了几句,又低头给了顾燮一个眼神,小家伙和亲爹默契十足,立即扑上来果断抱住王氏的大腿开始撒娇,成功将王氏的注意力转移了过去。

  顾玦在后头看了半天好戏,见众人情绪都平复下来,这才晃悠悠地过来,一把勾住顾淮之的脖子,笑嘻嘻道:“你祖父他们今天当值还没回来,已经差人去报信了,想必过不久就会回府。你们赶路辛苦,先回屋休息休息养养精神。”

  王氏这才收了泪,牵着顾燮的手往里走,一边走一边向顾燮介绍,“这是你二婶,那是你大妹妹……”

  一家人互相见了礼后,顾淮之一家这才回了自己的院子,见院中陈设与他当年离开是毫无差别,窗台桌面更是一尘不染,便知这院子经常有人过来打扫,打理得十分精心。

  这也不意外,现在掌管中馈的是他亲娘,他的院子自然不会出任何差错。

  再晚些时候,顾玄和顾琉父子三人回府,一家人便更加热闹。顾燮鬼精鬼精的,最会看脸色,搞懂了一家人的关系后,瞬间明白他曾祖父才是站在顾府顶端的人,果断抱大腿,规规矩矩地行完礼后,炮弹似的冲进了顾玄怀里,眨巴着黑白分明的眼睛,软糯糯地撒娇,“曾祖父,燮儿好想你啊!”

  只要讨了曾祖父关心,以后爹爹想罚我也不成啦!

  顾玄倒是一愣,家里这么多孩子,从顾琉那一代开始算,还真没有一个对他这么亲热的,对他畏惧多于亲近。就算是他一手教养大的顾淮之,对他也不曾有过这般亲密的姿态。谁让顾淮之是个伪儿童呢,实在没办法真的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对长辈撒娇。

  顾玄见顾燮眉目清正,自有一番灵气,心中不由一动,看向顾淮之,试探道:“燮儿应该启蒙了吧,不若把他送到我这里来?”

  这是要亲自教导顾燮的意思了。

  顾淮之微微一笑,“您愿意费心教导他,孙儿自是求之不得。只是这小子很是淘气,孙儿怕他会闹着您。”

  “这有什么,小孩子哪个不淘气?”顾淮之毫不在意,转而问顾燮读了哪些书,学到什么地方了。听到顾淮之说他给顾燮请的蒙师是徐季陵幼子,顾玄顿时一怔,叹道:“这便是我们两家的缘法了。”

  徐清漪则注意到在顾玄说出要亲自教导顾燮后,三位弟媳略微僵硬的脸色。

  顾淮之这次被调回京,官职还没定下来,顾玄一时也摸不准元熙帝这回到底要把顾淮之放进哪个部中。主要是顾淮之这升迁速度太吓人,不到三十岁便已是三品大员。跟顾淮之同届的进士,现在官职品阶最高的也不过从四品。顾淮之当初外放就是四品官,在任上干得有声有色,成为整个齐朝效仿的对象,如此大功,一个侍郎的位置应该跑不了。

  本来官员任免是顾玄职权范围内的事,不过元熙帝之前留了话,说顾淮之的官职由他来定,顾玄也不好自己做主。好歹是亲祖孙,顾淮之又太过惹眼,由元熙帝御笔亲点他的官职,更能堵住其他人的嘴。

  顾玄心里门儿清,现在户部和工部为了抢顾淮之,两部尚书都快打起来了。户部尚书冯克己当初还对顾淮之颇有微词呢,现在抢人就属他抢得最凶。还说什么顾淮之生财有道,有一双点石成金的手,看看青州这几年飞速增长的赋税就知道青州的经济发展得多迅猛。这样的人才,天生就是进户部的好苗子。

  工部秦尚书丝毫不让,说顾淮之在青州时也没少搞建设,修路铺桥筑堤坝样样出色,这样的人才,能不进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