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水果大亨[种田]完结+番外_46





  每每服务员这么解释,顾客们严肃的神情都会立刻一扫而空:“噢,许氏甜瓜那家啊,那先来十个尝尝,他们家甜瓜那味道,都过了几个月了,我想起来还会流口水。”

  等草莓沙拉一上来,顾客们用叉子试探性地叉上一块,放入口中慢慢咀嚼……

  “唔……”惊讶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就被口中弥漫的清甜香味抛弃得一干二净,清香,又甜蜜,入口的一瞬间,香软的果肉就化作清润的果汁,在舌尖肆意跳动着。

  什么话都不必说了,埋头苦吃就是。

  一向不敏锐的算术神经在这一刻飞速运转,10个草莓劈成两半的话就该是20个小块,自己吃了5块,对面的朋友却比自己多吃一块,一时之间,叉子快速飞舞,连最简单客气的寒暄都顾不上,只用尽全力消灭盘中的美食。

  只过了短短几分钟,盘子就变得光滑可鉴,草莓明明是作为餐后甜品点上来的,可一小盘清空,原本已经饱腹的肚子竟然又产生了饥饿感,舌尖甜香的味道久久不散,顾客们只得让服务员再一次呈上菜单:“这个草莓沙拉,再来一份,哦不,两份!”

  到这时候,服务员依然面带微笑:“抱歉,先生,草莓限量供应,一桌只能点10个。”

  对于吃货们来说,这话无疑是晴天霹雳,可他们自诩文明人,在苏锦本地也颇有名气,强逼服务员这种事情自然做不出来。

  结了账,经过游廊的一路上,草莓清甜的香气似乎仍在鼻尖徘徊,仿佛心里肺里都浸润着甜香,空气里也萦绕着令人难忘的香味。

  顾客们走到一半,又折过身来,自认没什么门路的直接问服务员:“草莓单卖吗?”

  有门路能和丁立通上电话的,总得迂回曲折山路十八弯,半晌才说出目的:“老丁啊,上回的甜瓜没给我留一份,这次的草莓总得留些给兄弟我吧?我们家的老太太就爱这一口。”

  丁立虽然记得电话里这兄弟早三十年妈就去世了,家里的老太太不知从哪个旮旯冒出来的,闻言却还是打了个哈哈:“这批草莓特别紧俏,我手上也就几百斤,只能匀五斤给兄弟,你看成吗?”

  五斤虽然少了点,可在店里连五个都吃不上,来人自然心满意足。

  一天里,丁立就接到了十几个类似的电话。

  第一天点单的都成了回头客,加上口口相传,到了第二天,时悦酒店的客人满得连停车场都塞不下车,不管是新客老客,只要上门的头一个点的准是草莓,如此几天,时悦酒店的存货就扛不住了。

  幸亏这时候小番茄接上了趟,去运番茄的时候,恰好赶上草莓又成熟了一批,许逸一开始没打算卖给丁立,可对方在电话里的姿态低到了极点,加上对方之前的几笔交易都相当干脆,许逸只得让对方又带了几百斤草莓回去。

  继5月末之后,时悦酒店又一次迎来了旺季,客人们一波接着一波,加上此前许氏甜瓜的出色效应,苏锦市下半年的外商招待定点酒店干脆直接换成了时悦。

  丁立忙得脚不沾地,尽管如此,百忙之中他还时不时发个微信关怀许逸,旁敲侧击对方是不是缺钱,缺钱的话他这里有的是钱,只求许逸赶紧扩大规模。

  他虽然长袖善舞,可来时悦吃饭的一个比一个来头大,对方开口要了他又不能不给,可存货确实快没了!

  时悦开业至今生意从未这么火爆过,对于丁立来说,这既是甜蜜,又是甜蜜的负担。

  ……

  微博。

  某一天晚上,一个锥子脸水蛇腰的网红发布了一条新微博。

  光洁如新的碟子上,摆着一盘草莓沙拉,刀和叉被放在一侧,闪烁着冰冷的光泽,草莓被摆成了花朵的形状,和网红一贯的风格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是网红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地点定位在苏锦市的时悦酒店,也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半夜两点的时候,一位网友的转发评论渐渐引起了关注。

  钱钱钱钱钱钱钱:“时悦的草莓太太太好吃了!可惜要50块一个,只和家里长辈蹭过一次,雯妞的品味一如既往地好呢!”

  50块一个?!!!

  这个时候不睡的网友自然以夜猫子闲人居多,看到这个转发连忙发评追问:“50块一个,真的假的?”

  “是不是说错了,原来是50块一斤?”

  那位网友的回复来得很快:“50块一个,酒店的菜单上就有,吃过的应该都知道。一开始好像是30一个,后来涨价了,涨到50一个。”

  居然真是50块一个!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告辞。”

  “50块一个至少得1000块一斤吧?它家的草莓是黄金做的吗?”

  微博的网友天南海北都有,上网搜索了一下时悦的定位和曾经招待过的客人之后,一小部分网友止住了声,却还有更多的网友对酒店的定价表示质疑:

  “有钱人的世界我们果然不懂,普通人吃一顿50的饭都要稍稍犹豫,有钱人却能随意消费50块一个的草莓,呵呵。”

  “也许是坑傻子和冤大头呢?反正总会有人买的,比如某些大胸网红。”

  “据我所知,时悦的菜价和苏锦市五星级酒店的平均价格差不多,为什么单单这一道水果定出了这么高的价格?从30一个涨到50一个的原因又是什么?”

  “大概是外国进口的吧,外国进口的生鲜水果一般都比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