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漂亮小花精第81节(2 / 2)


  三封信的寄件地址都是她先前投稿的报社,除了那篇现代诗没过稿,其他的三篇都过了。

  邮局的对面是一个新修的小公园,路口摆着两把长椅,白夏推着车穿过马路径直就在长椅上落座,直接挨个拆开信封。

  跟她想的一样是稿费的商谈以及询问她的账户好汇款,有两篇是原稿直接过,其中一篇小故事附加了修改要求,来信说是希望多加上一些红色积极向的色彩。白夏皱了皱眉,一个编造的石斛软广还要牵扯这些干嘛。

  时局动荡,白夏并不想将自己写的东西扯到敏感话题上去,就是隐喻也不行,指不定现在写出来的东西,过两年就成了刺回来的刀。

  这篇文白夏并不打算再管,给其他两个报社回了信,去邮局贴上邮票后就骑上车往回走。

  这几年的稿费比五几年的时候不涨反降了不少,千字只有两块多,低得几毛的都有,要是以靠写文章吃饭来算,确实勉强只能够到基层工人的水平,甚至因为过稿率可能还不如。

  白夏这两篇登报的文加起来也只有三块钱的稿费,不过她却很高兴,双眸笑成了两弯月牙,毕竟她的目的又不是为了赚稿费,石斛的广告打出去了,还白得三块钱,可不美哉。

  五点来钟正是下班的时间,还不算宽敞的马路上乌泱泱的一大群自行车队,车轮碾动带起的灰尘将空气似是都变得浑浊起来。

  稿费来得很快,自白夏寄出第二封信的五天后,就收到了取款单。

  文章也在收到稿费的第二天就在报纸上瞧见了。

  最先发现的是入学后就开启好学模式的张向红。

  “哎你们看!是说我老家的石斛诶!我还以为北方没人知道这个,没想到竟然都登报了。”

  学校的图书室有一个报架每天早上都会更换当天的报纸,也是图书馆最受欢迎的一块,几人进门时都会习惯性的一人拿一份不同的报纸,到时候换着看。

  工农兵大学跟白夏原先设想的不太一样,不仅能选择的专业少,而且不分本科还是专科,但好在听课并不限专业,只要你能学得过来,现有的专业来者不拒。

  她主专业选得是老本行农科,但是却抽时间去多听了一门经济学。

  农科是现如今最为吃香的专业,张向红跟王芳也选得农科,经济学则跟程玉春一起,四个人从军训结束后又凑在了一起。每天早自习跟中间休息都会来图书室泡着。

  听到张向红的话,土生土长的北方人程玉春,显然没听说过这种东西,好奇地接过张向红手上的农业报纸,上面刊登的是白夏那篇石斛具有养生功效的科普文章,旁边还配了图。

  竹节似的根根直立的茎杆,只有顶上长了几片厚实的小叶子,有的还开了淡绿色的小花,整株也不过巴掌大,肉墩墩的看起来非常可爱。

  “还能补益脾胃,降低血糖?谁写的啊吹得这么厉害。”

  程玉春盯着短短几百字的文章看了两遍,砸了砸嘴,怎么觉得有点吹嘘过头呢。

  一旁的白夏摸了摸鼻子,心说她可没有吹牛,这些效果都是实打实的,但是肯定不能跟药比,真要得了病还是得去医院。

  她还没开口张向红却精神了,拍了拍胸脯十分自信:

  “这作者可没吹牛,我老家就产石斛,还是野生的,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拿这个泡水喝,村里人这么多年都没病没灾的,八十多的老太太身体也好着呢,农忙的时候下地拾稻穗都不带喘的!”

  “真的假的啊,我咋这么不信呢。”

  张向红越是夸,程玉春反倒更不信了,真要有这功效,不说多有用,就是有文章里写的十分之一,她高低都得给她家老爷子整一瓶尝尝。

  “向红,你不如写封信回村,让你们大队长寄一些样品过来,乘着这股东风,干脆把石斛推向市场,若是品质都像你先前送我的那样,我可以帮你推荐给山北军区的供销社。”

  不止程玉春,估计看到这篇文章的其他人,心里也在好奇这玩意有没有说得这么好,不管是褒是贬,名气终归是打出去了,趁大伙儿兴致还高,白夏立马就开始跟张向红提议卖石斛的事儿。

  第66章

  白夏话落, 张向红的脸上显而易见的挂上了惊喜。

  一把握住她的手,语气笃定:“质量你放心!我上次给你的都是我们自家喝的,真到了售卖的时候, 品质只会比我们自家喝得更好!”

  “那好,你抽空可以联系一下村里。”

  白夏好脾气地任由她拉着手, 身上素色的秋装让整个人看起来都很温柔。张向红此时内心火热又激动, 恨不得将她抱起来旋一圈。

  “我马上就写!”

  她兴奋地双颊有些酡红,立马打开随身的挎包翻出信纸就开始着手书写, 信纸是学校开学统一发的,一人两本, 上面还印着红色的校名跟校徽。

  旁边的程玉春看看激动的不行的张向红, 又看看一脸淡定的白夏, 最后视线落在手上的报纸上。

  张向红老家产石斛, 刚好报纸上就登了这个, 而一向最怕麻烦的白夏, 却主动揽下帮她推销特产的任务, 这也太丫的巧合了吧!

  程玉春双眼一眯,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喜好凑热的她也立刻上前插一脚:“向红, 你让你们大队长多寄两盒, 我也给我家老头子搞点尝尝,拿票跟你换。”

  这年头私下交易不能说买,只能说换,不是粮食一类的战略物资, 传出去也不会惹来麻烦。

  直觉引得白夏愿意主动去帮忙的,肯定是好东西。

  白夏扫了她一眼, 发现程玉春正似笑非笑的看着她,瞬间眼底的笑意更深了。

  主动咬钩的鱼还是不常见, 稀缺物种得好好珍惜。

  *

  石斛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白夏通过张万青拿到了推荐信,期间周末抽空回了趟山北,跟军区负责供销社的陈主任面对面的商量过,让张向红的老家办了张特产食品生产许可,竹罐装的铁皮石斛就正式上了山北的货架。

  半个月后就有了第一批订单,是从首都来的,不是旁人,正是从程玉春的爷爷程司令那里吸引来的同僚。

  老首长都在喝的东西,好多人还都不认识,一来二去可不就打听上了。

  报纸上刊登的两则石斛的软告看似没掀起什么波澜,其实已经悄悄在小范围的圈子里传播开了。

  总政大院儿的邻居再从程玉春的口中,得知山北军区的供销社能买到这稀罕东西,这不,第一股风就顺利地掀起来了。

  不过张向红他们村里产的石斛的确品质高,喝起来不比特级茶叶差,反倒多了一股特殊的清香,要说那么多功效短时间肯定喝不出效果,但是程司令喝了一个月,整个人的精气神倒是比往日看起来要精神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