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老家开农家乐的那些年第36节(2 / 2)


  “这席子好啊,这种席子睡觉最舒服了,潇潇啊,你帮我问问,这席子卖吗?怎么个卖法呀。”张朵朵的奶奶摸着那冰凉凉的席子爱不释手,好生的看了又看,都舍不得放手。

  沈潇云看大家很喜欢这些席子,问了这家太高后,又拆开了几张,另外的几张还有花纹和图案,每一张席子花纹不一样,有花有草,有的还有小动物的图案,惹的旁观的一群人惊叹不已。

  “这才是真的厉害,编的真好,要不是因为不好拿,路途又太远,我也想卖一床了。”一个男生嘀咕道,他自己倒也不注重这个,随便有张席子睡就好,他想这个主要还是想到了老家的父母。

  以前小的时候,也是睡这种席子,然而现在条件好了,竹匠也少了,编席子的更少,想要买大部分都是机器做的,贵不说,有时候还遇到有毛刺的,都是一条条的竹条,席子后面用纱线编织的,睡觉时间长了,那脸上,胳膊上都是一条条印子。

  “说的我也想买了,可惜这边交通不好,而且这个貌似没什么装,不好带。”估计真的带这个大一个圆筒,跟扛大炮似的,这回去的路上又那么长,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子。

  沈潇云一听,顿时就觉得有戏,连忙问一旁的太高,当然他问的时候用的是他们云水村的家乡话。

  云水村大部分东西都是自产自销,价格廉价到不可思议,若是真的用这个价格卖出去,日后等更多的网友过来买,要是又涨价,肯定会引起争议,因此沈潇云就用家乡话提前和太高商量好。

  太高听到有人要买他家凉席,很开心,乐呵呵的,对沈潇云比了比。

  “二十块啊……不行,这个价格太低了。太高,我把价格提高,你别着急,我不会坑别人的,这个席子都是你们自己亲手做的,纯手工,做的不容易,值这个价格,我一会儿跟他们说说,他们要是觉得不划算那就算了。”沈潇云用家乡话跟太高好生的说了一番,老人觉得沈潇云价格开的太高,很是担忧。

  “我跟太高商量了下,这个席子一米五的八十一张,一米八九十,两米的一百,不管有花纹还是没花纹的都是这个价。”沈潇云自己回想了一下外面售卖的价格,对比一下后,报出这样一个价格来。

  说实话,这个价格不算高,虽然在网上也能买到差不多价位的竹席,可像这种手工编织,正方两面都能睡人的还真的很难找。

  沈潇云报出这个价格也不怕赶人,果然听到这个价格后,几个很想要凉席的游客顿时就露出心动的表情来。

  “还是蛮便宜的,我就怕这种纯手工的东西贵的吓人,这个价格很划算,主播,给我来一张一米五和两米的吧。”沈心悦当下就买下两张,她就是带头来云水村玩的,来这里,她也很喜欢云水村这里的风景,看到这些席子,她仔细的翻开看,发现两面都是光滑,没有磨砂的质感,摸起来滑溜溜的,顿时就有些心动,再一听沈潇云报出的价格,完全超出她的预料。

  真的很低啊。

  这种两面都可以睡,竹篾子又软又薄的凉席用这个价格买下来真的跟捡到宝贝一样啊,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

  当即她就给沈潇云转账。

  “主播,我给你转账吧,我身上没带现金,那个钱,就麻烦你给这位太高了。”沈心悦丝毫不含糊,她可是沈潇云的忠实粉丝,这种好东西,必须第一时间买下来啊。

  沈潇云点点头,查看了转账,转身跟太高说了一下,这家太高还是很相信沈潇云的,摆手不是很在意,让沈潇云来。

  有了沈心悦带头的第一单,后面张朵朵家里来了三穿,后面又有两个小哥下单,可以说,反响还不错。

  跟着沈心悦一起来的几个女生倒是没有买凉席,她们买了几个竹子做的小碗,还有几把筷子,发簪勺子和几个用竹子做的勺子和小圆盒。

  “心悦你买了这个席子,等回去的时候怎么拿啊?”跟着她一起来的女生皱着眉,很是担忧。

  “就是啊,这边路不好,交通也不好,我觉得回去,别人看你就跟看傻子一样。”其实她们也想买的,但是这席子只能卷起来,跟扛大炮似的,抗在肩膀上就跟傻子似的,她们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沈心悦无所谓的耸耸肩:“没事啊,我人都来这儿了,还怕这两个席子,再说了别人也不认识我,扛席子怎么了,我又没有偷,怕个屁。”

  沈心悦的好朋友都不想跟她说话了。

  张朵朵更是想哭,她好几次劝告奶奶不要买,不好拿回去,偏偏奶奶还买了三床凉席不说,每个都是两米的。

  爷爷还在一旁帮忙挑选,帮忙说话:“朵朵,这席子好啊,睡的舒服,养人,我们以前就睡这个,凉丝丝的,也不热。我们买三床,你一床,你爸妈一床,我跟你奶奶一床,不能落下谁。你拿不了,到时候叫你爸爸过来拿。”

  张朵朵心想,这还差不多,随后她又想到奶奶还买了鸡鸭,顿时头痛的不行。

  结果呢,凉席买了,还买了簸箕,筛筐,饭盒,各种背篓,小竹碗,筷子,勺子等等,但凡觉得好看,有意思,都要来一份。

  “朵朵,这东西便宜啊,在家那边,哪里去买这么便宜的东西。这都是手艺活儿,用的也放心,平时也用的到,我又没乱买。”奶奶和爷爷不以为然,那表情就跟捡到了宝贝似的。

  张朵朵捂住脑袋,因为人很多,她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看奶奶他们选了一样又一样,连刷碗的爪子刷子都买了好几个,一听那价钱,恨不得买个十个八个的。

  张朵朵好说歹说,最后才买两个。

  “朵朵你看,这刷子,这竹篾子,多细啊,一扎扎,竹篾子密集,刷锅最好了,才两块钱,多划算。”

  是便宜,是好啊,可也不用买那么多吧。

  虽然说让爸爸来拿,可现在不也是她扛着吗?

  张朵朵觉得傻透了。

  这家看完后,沈潇云又领着一群人来到另一家,这一家也不远,隔了几百米,家里留着两位老人,同样满头白发,精神奕奕的,看到沈潇云带着一大群人,很是吃惊。

  “潇潇,他们都是从城里来的?大老远跑来,太幸苦了,我这儿也没啥好吃的,不晓得他们习不习惯。”老人从家里拿出一袋子南瓜子,用两个陶瓷盘子装好端出来,热情的招呼游客们过来吃。

  “来,吃瓜子,自家炒的,不知道你们城里的小孩喜不喜欢吃。”老人家特别热情,看大家拿了一些吃后,这才放心。

  这家太高正在用熬好的米糊浆涂破旧的布块,太婆婆正坐在屋檐下,膝盖上盖着一条薄毯子,手里正一针一线的扯着针线,做各种布鞋。

  沈潇云看大家很好奇的样子,走到太高跟前,指着一排排靠着墙壁摆放的木板。

  这些木板都是自家门拆下来,用来放浆涂的布块。

  “这些都是破旧的衣服剪下来的布头,洗干净后用熬好的米糊涂好,贴在木板上,一般会这样布头会糊个四五层,放在外面晒干。晒干后的布壳子可以用来做鞋垫子,鞋面儿,或者是荷包,小背包,斜挂包的里衬子,这样做成的东西不但有型,而且水洗后形状完好,经久耐用。”

  “太婆婆正在纳鞋底,做的是软底布鞋,底层的鞋垫儿是一层层软布用针线纳好的,穿着很养脚。像这种单层布壳子做的,适合这个季节穿,就算天天穿,也能穿个一年。”沈潇云这话可没说假,像他们村,不少老人就喜欢穿这种鞋子,真的是天天穿,一般两双换着穿,穿个一两年鞋面儿好生生的,最后穿破的还是鞋底磨破了,没办法才换。

  像这种,一针一线,全部手工,纳了一层又一层,布鞋是耐穿又舒适,从来不会出现开线开边的状况,即便有一处线断了也不会有影响。

  “太婆婆家里不光做鞋子,鞋垫,荷包,小背包,还有刺绣,像团扇,香囊,虎头鞋,绣花鞋,出嫁用的衣裳,太婆婆家里也有,大家跟着我一起进来看看吧,要是有喜欢的,可以捎带一两件回去。”沈潇云觉得自己真的是越来越有推销员的天赋了。

  游客们早就被太婆婆手里的千层底给惊呆了,他们看到太婆婆拿着针线,那针比他们平常时候看的要粗,用的棉线也是很粗,每一针用顶针用力的顶穿透千层底,然后拉出棉线,这样如此来回,那底层的面部鞋底全部是用针线穿梭,纳成芝麻大小的小结,每个小结都是紧密的挨在一起,不难想象,这一双鞋子要耗费多少手工活儿。

  “这才是真正的布鞋啊,一针一线,我记得我奶奶那会儿也有穿这种鞋子,鞋底特别软和。我以为外面都绝迹了,没想到主播你这儿还有人做这种鞋子的,真好。”一个男生满是感叹的说道。

  “这种我还没见过呢,光是看着就觉得特别扎实耐用。”而且别看太婆年级大,拉扯针线的时候尤为有劲,一穿一拉,眨眼睛的事,看着那厚厚的,将近有两厘米后的鞋底上布满了线疙瘩。

  这种老古董的千层底年轻人惊叹由于,却不甚在意,他们看中的是那些绣花鞋,香囊,这些不仅有女孩子喜欢的亮颜色,如好看的花朵,小动物。也有适合男士佩戴的,颜色比较深沉大气,上面的绣着有云锦,或者金蛇龙蟒,雄鹰展翅,绣出的图案针脚密集,且用线很细小,摸起来表面光洁平整,没有市面上看到的那种漏针或者针线稀疏,针脚的线头隐藏的很好,这让游客们很是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