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3节(2 / 2)


  这文章内容,是个人看着都要觉得热血沸腾,心情激动,大家赞扬。连报停的工作人员都道,“还是咱们海城去的知青呢,可真了不起。咱海城的娃子就是这么出息。”

  徐美芳看完也觉得激动和骄傲,自豪。这是她生的闺女啊。但是过了一会儿,她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

  闺女在乡下干了这么多的事情,他们竟然一点都不知道。顿时一颗心变得拔凉拔凉的。

  同样心境的还有苏军强。

  他这会儿也在办公室发着呆呢。怎么想也想不通,怎么闺女就没给家里打电话报喜呢。

  明明以前有事儿就往办公室打电话的。

  仔细想想,他闺女都有多久没往家里打过电话了。

  这么大的事情啊,在乡下干了这么多事情。难道她不会想着给家里报喜吗,让家里人为他骄傲吗?

  这要是换做别人家的孩子,只怕见天儿的要和家里人报喜了。他们武装部的副部长的小儿子在农场得了个奖状,都宣传的到处都知道了。

  他家青玉干了这么多事情,怎么就不知道往家里说一声呢。

  苏军强心里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对劲儿了,甚至心里开始有些猜测了。

  联系到上次遇到闺女,她也不回家。

  他心里顿时突然有些明白了。

  只是这种猜测让他有些难以接受。,明明走的时候,她说的话那样感人肺腑。替他去尽孝,为这个家做贡献的……

  作为一个父亲,苏军强实在难以接受这个想法。

  他宁愿选择相信,自己闺女只不过是想给他们一个惊喜而已。

  也许过几天她就要回来报喜了。

  苏家屯生产大队,苏青玉也收到了公社吴主任送过来的报纸。

  吴主任满脸喜意的告诉大家,这报纸是全国报,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这会儿估计所有单位里的人都看到了。也就是说,苏家屯这次全国闻名了。连带着红旗公社也沾了光,露了脸。

  为了奖励苏家屯大队,公社决定今年多给他们批点化肥,让苏家屯好搞发展。

  苏家屯的干部和围观的社员们知道这事儿之后,都高兴的咧着嘴笑。笑容淳朴又热情。

  一个个的谈论着自己这会儿被全国人民都看到了呢。

  那可是全国啊,多大的地儿,多少人啊。

  苏家人也很骄傲。

  苏奶奶还说要把报纸拿回家里表起来。其他考上大学的苏家屯人也想弄一份,准备当做全家最光荣的奖状一样,贴在自家堂屋的墙上,让所有来家里的人都看看。还塞钱给吴主任,让吴主任帮着买一份。

  这也是喜事,吴主任高高兴兴的应了,表示回去就让通讯员去县里买,买回来了就送过来。

  临走的时候,吴主任又问苏青玉准备什么时候走。

  “何书记说你走之前去一趟公社,和公社干部们一起吃个饭,道个别。”

  苏青玉道,“就不这么讲究了吧,我以后逢年过节放假了,肯定还得回来啊。”

  “回这里?”吴主任诧异道。他可知道,苏青玉的家是在海城啊。之前说是留这里好好工作才转户口的。可家人还是在海城呢。

  苏青玉笑道,“这里可是我的家,我的工作也在这里,当然得回这里。”

  吴主任也想不明白为啥,不过想着是人家家里的私事,也就没多问。“不管回哪里,还是要去吃顿饭的。让你们队里的干部也去,大家一起热闹热闹。顺便谈谈你们队里未来的发展计划。何书记说了,以后你们队里是公社重点扶持地区,先把你们扶起来,然后带动周边发展。”

  “为了工作,那我肯定去的。也就这几天吧,我准备出发之前给你们打电话。”

  “好嘞。”

  打发走了吴主任,苏家人就高高兴兴的回家庆祝这事儿了。

  还有好多邻居乡亲们来家里串门子看这唯一的一份报纸,让苏卫华他们反复读里面的内容。

  读到苏家屯的社员同志多么淳朴热情,多么知恩图报,一个个的乐的合不拢嘴。已经给自己洗脑了,没错,他们就是这样好。

  一直到中午要吃饭,这些人才回家了,苏家这才亲近下来。

  苏奶奶乐呵呵的让苏卫国把这报纸给贴在堂屋里面。苏爷爷阻止了,“这么贴着容易坏掉了,等我下午做个框,再装一块玻璃。建筑队就有花划玻璃的工具。好做。”

  “对,要做个框。”苏奶奶觉得自家老伴儿聪明极了。

  “咱家爷爷可真厉害啊。”苏卫华高兴道。

  其他人都笑了起来。

  和其他人完全高兴不一样,苏青玉这会儿有些沉默,她想到了海城那边也得到消息了。

  本来是想到了学校之后,在打个电话和海城说一声的。但是现在信息出来了,估计那边也看到了。

  她左思右想的,决定还是提前出发,先去海城,和那边说清楚了,再出发去首都。

  当初她和海城那边虚与委蛇,一方面是因为人生地不熟的,只能把那边当靠山,所以要稳住。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下乡也算是替海城苏家下乡,那当然得让他们给自己解决问题,缺钱给钱,需要人脉就给人脉。算是自己下乡的工资了。

  现在她都已经考上大学了,以后也不算是给他们家下乡了,自然也不需要找他们家要什么。而且去了首都,她会认识更多的同学和老师。海城苏家也用不上了。

  实在不必再多做纠缠。

  至于和他们和好,就像苏家屯苏家一样处着,那也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