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3节(1 / 2)





  看着大家这种精神,苏青玉倒是没有不放心了。

  回去之后,也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过阵子就走。

  苏奶奶见她收拾东西了,挺舍不得的。但是也高兴,还偷偷往她包里塞钱,还不少,足足百来块。都是老太太今年卖大肥猪的钱。吃饲料的猪长的肥,今年老太太也大赚了。这钱还没捂热呢,就给孙女送来了。

  苏青玉吓一跳,“奶,这是干啥啊,我有钱。”

  “你拿着,放在我这里,我也舍不得用啊。给你我就舍得。拿着,卫华那小子也有,可没你多。谁让你孝顺呢,我就多给你钱。”

  苏奶奶理直气壮道。

  苏青玉也没拒绝,收了下来。她知道老人的一片心意,你拒绝了她反而要难过。接受了,以后再加倍的回报。

  “谢谢奶奶,我会拿去买学习用品的。”

  “也多买新衣服穿,你看叶子还不是大学生呢,都知道传穿衣服。你虽然有工资,可给家里买东西也花不少。还有啥钱啊。”

  “好,我买裙子穿。”苏青玉笑道。

  苏奶奶琢磨了一下又问道,“和海城那边说了这事儿没有啊。”

  苏青玉摇摇头,“忙忘了。”

  苏奶奶犹豫着道,“这以后……这是大事儿,你不说了?”

  “奶奶希望我说吗?”苏青玉笑着反问道。

  “那可不关我的事情。我就是想让你爸知道你多出息,让他后悔。他瞧不起咱们这些穷亲戚,咱也瞧不起他。”

  苏青玉笑道,“好,那我找机会和他们说一声,气一气他们。”

  苏青玉是准备着等去了学校之后,再和海城那边说一声的。

  她其实是不准备和海城来往了,也不想和他们理论什么。为了这事儿去一趟海城,她也觉得没必要。

  但是吧,她还没来得及去上学呢,这事儿传到海城那边去了。

  这还是因为县里之前来的那次采访。

  孙书记觉得该给县里宣传一下,就上报到地区了。地区领导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事情,又宣传到省里了。

  省里一看,好家伙,三分之一的考上了。而且还是在农村大队呢。

  就算是在城里的单位里面也没有这样的录取率啊。而且一看,人家那队里还发展不错。

  这就是知识分子建设农村,农村帮助知识分子学习,互助互爱的好事迹,而且还为国家培养了这么多大学生。必须宣传。而且还特意去查了这些人的分数。就意外的发现了,这苏家屯里竟然出了三个省里前十名。分别一个省里文科第二名,第六名,理科第三名。

  优秀的成绩,美好的精神,值得宣扬。

  这不,直接就往上面报了。最后苏家屯就作为高考相关的事迹发布到了全国报上面了。

  苏家屯那张大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的合照也占了一个大版面。

  站在c位的苏青玉最显眼 。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175章

  苏青玉虽然戴了眼镜, 但是熟悉的人还是认得出来的。

  海城苏家人自己都没来得及看报纸呢, 大院里的就找苏家恭喜了。

  苏家之前因为苏少华的老丈人家出事了, 在大院里低调了一段时间, 大家也不敢和他们家来往,生怕后面有什么事情受到牵连。

  结果这都一年多了, 都没事儿,大家也慢慢的看开了,上面可能不会因为这点亲戚关系就处分苏家,就又和以前一样打招呼了。

  苏青玉考了个好大学,这可是在风光不过的事情了,西区的区长媳妇就和出门上班的徐美芳道喜。“你家青玉可真有本事啊, 去下乡那么艰苦的环境, 还能考上大学,还是首都大学呢,可真是太优秀了。”

  徐美芳一听,立马道, “我家青玉考上大学了?”

  “是啊,她没和你们说吗?这通知书都早拿手里了吧。年前就拿手里了。”区长媳妇狐疑的看着她。这要是自家孩子,早八百年就该打电话回来报喜了。这可是大喜事, 哪里会瞒着家里人。

  徐美芳愣住了, 她还真没收到信息。

  如果是年轻拿到手里的, 就算写信这会儿也该到了啊。

  不过面对外人,她还是很稳得住,笑道, “说了,当然说了,打电话和他爸说的,就是她人没回来,咱们也不急着操办,等人回来了,还准备摆一桌,请大家热闹热闹的。”

  “那是该热闹,这么好的大学,以后出来了,肯定是部里蹲啊。少说也是个干部了。”

  徐美芳笑着点头。

  好不容易把人打发走了,她整个人就凌乱了。完全想不通为什么闺女不给他们打电话或者捎个信回来,哪怕发个电报也行啊。

  这都上报纸了啊。

  她赶紧出门去报停去找报纸。还真的给找到了。因为高考是大事儿,所以和高考有关的信息都是放在最上面的。苏青玉的那个大合照就直接铺在第一页,路过的人都能看到。

  徐美芳再三确认,确实是她的闺女苏青玉。

  而且这报纸为了夸赞知青对农村的贡献,还把苏青玉是下乡知青的身份也点了出来,说她作为知青,在苏家屯干出了成绩。得到了当地老百姓和干部的支持,成为了苏家屯的大队书记。她在任期间建学校建厂,修路,用科学的方式种田施肥,带领着同样下乡的一群知青同志们大搞发展,让原本贫瘠的苏家屯生产大队渐渐富裕起来,农民同志们也得到大队的补贴,住上了新建的房子。

  在这一片欣欣向荣的环境里面,苏家屯的社员也是知恩图报,投桃报李,在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之后,积极的帮着这些年轻知识分子们分担工作,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才取得了这样亮眼的成绩。